DV的誕生為許多得不到制片人賞識的年輕人打開了電影之門,五花八門的影像也隨之出現。我們不斷地看到新奇的電影語言,隨隨便便就能列出一長串DV編導的名字和他們廣為流傳的作品,婁燁的《在上海》、張元的《瘋狂英語》、胡杰的《遠山》、《媒婆》等等,這是我們DV電影人嘖嘖稱道的驕傲。有了這些,DV電影已不再被正規軍所輕視,因為規則每天都在被改寫。沒有明星助陣,沒有精良的幕后團隊,我們要做的就是:發掘DV的潛力,讓DV電影看上去是膠片無法替代的。

微電影應該說是幾分鐘講一個故事!給人一種啟示!制作精良,無論燈光、攝影、錄音、道具、服裝、音樂、臺詞、演員的專業性、后期剪輯堪稱電影!每一種技術都有一定的優點,所以不論是傳統電影還是DV電影,都有其可取之處。下面,全域影視傳媒小編來和大家說說微電影和短片的區別。
1、拍攝形式
DV技術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解放了導演,允許他進行自發性的創作,拍攝大量的素材,直到靈光一現,捕捉到滿意的效果為止。DV也允許導演在一些地理條件非常差的地方拍攝,可能是使用膠片的攝影機做不到的。但是,DV拍攝的影像效果相對單薄,許多人稍加培訓或練習就可以去“拍電影”了。漸漸地有了一種傾向,就是人們越來越不重視拍攝前的準備工作,而拍下的“廢片”越來越長。相反的,由于膠片昂貴的成本,除了少數的大牌導演,其他導演則必須設計場景,寫詳細的分鏡頭劇本,不得不為了避免浪費而做足拍攝前的準備工作。在這種壓力下訓練出來的導演,敘事、指導表演、營造藝術氣氛的才能都是習慣DV的導演所不及的。
2、色彩效果
電影的色調比較豐厚,有內涵和張力;反之,DV的色調比較亮,影像鮮活,比較有親和力。既然DV的技術限制使它無法與專業攝影機抗衡,那么DV完全可以在調色上下足功夫。DV是數碼科技產物,因此像素的范圍自然比傳統膠片廣闊,而且在畫面的色彩上更具平滑質感。傳統電影攝影機除非有高超的技巧和大師級的技術,否則很難達到夢幻般的情境,高檔DV機攝制的作品融入CG技術的后期處理卻很容易就能達到令人意想不到的色彩效果。
3、故事性
DV機雖然是平民電影和現實化風格的福音,但是聲色上較傳統攝像機還是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如果故事不吸引人或沒有一鳴驚人的內涵,只是表現自己的一些想法或展現自己的生活,甚至癡迷于“生活流”的東西,是不會有人愿意欣賞下去的。DV作品雖然是風格個人化、內容自我化的東西,但是對自我表達不能太過執著,DV故事必須花心思認真構造與布局,尤其是短片,如果加入一些社會意義和現實價值就更好了。
全域影視傳媒多家國企上市知名企業指定影視服務機構,廣東省影視行業協會理事單位,原廣東電視臺知名導演團隊,60%核心骨干制作經驗10年以上,一次性解決視頻營銷策劃、視頻制作、媒體傳播三大問題,兩年200多個客戶沒有一個“好”評,都是“很好”。全域影視傳媒專注于企業宣傳片拍攝、微電影定制、人物傳記與媒體傳播等領域,根據中小企業營銷特點并結合新媒體傳播優勢,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制一套具有公信力、成交力的高性價比視頻營銷解決方案。
【全域影視傳媒】只做能為客戶創造價值的視頻!客戶都說:找全域影視傳媒合作一次,就不想找其他人合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