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宣傳片以其獨有的公益性、倡導性等特點,無論在電視片領域,亦或在引導核心價值觀方面,都占據著特殊而重要的位置。如何含蓄而藝術地表現司空見慣的現象,如何運用奇特的創意手法,打破宣傳片“解說詞+畫面+音樂”的慣用模式,寓情于景,寓情于形,完整地輸出公益主題與核心概念,是公益片創作值得深思的關鍵問題。下面全域影視傳媒小編將以幾部經典公益宣傳片為例,分析如何結合優秀創意,最大化表現公益主題。

1、新奇的故事設計
故事,是公益宣傳片的核心組成部分,以故事化的手段表現公益主題,可增強與觀眾心理和情感上的接近性,以便引起共鳴。AMNISTIA公益組織推出的《人畜有別》宣傳片,以描述一個貴族小狗的日常起居生活為主,貼心的仆人為其穿衣打扮,奉上精美的早餐,故事情節生動且充滿趣味。而當小狗在用餐時,不經意間瞥向窗外,落魄的乞丐卻在垃圾箱旁撿著垃圾。這時畫外音響起:問題不是動物生活得像人類,而是有太多人生活得像動物。字幕打出:齊心協力反貧困,反社會歧視。故事的設計者巧妙避開了敏感話題的沉重講述,以風趣的故事和動物的視角,反觀人類社會中產生的貧富差異與歧視現象,獨具匠心的故事,在幽默之后,又發人深思。
2、平凡的人物選取
以平凡人感動普通人,已成為近年來我國公益宣傳片的主流趨勢。以明星名人為主角的公益宣傳片,的確可發揮他們在各領域的影響力及號召力,吸引受眾注意力,達到一定的有效宣傳。而此類宣傳片的弊端在于,明星名人的角色本身附帶與受眾較強的距離感,他們多以訴說的方式為大眾詮釋公益主題,很難產生感同身受的共鳴。
所以,以富有生活氣息的平凡人物和故事為表現對象,在需求愈發多元化的電視受眾群中,可達到出奇制勝的效果。如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公益宣傳片《老爸的謊言,你聽得出來嗎?》,此片以平凡家庭發生的平凡小事為切入點,講述遠在外地的女兒打電話詢問家里情況,落寞的父親編出各種謊言只為讓她放心。片中女兒的聲音未曾出現,但電話中父親圓滿的“獨白”,在電話掛斷的那一刻,相信勾起了許多離家兒女的思念和愧疚。善于運用小人物揭示大道理,是公益片創作的一大法寶。
3、巧妙的聲畫組合
精美畫面與適宜音效的完美結合,不僅能迅速調動觀眾感官,培養氛圍,且能更加立體地表現公益宣傳的主題。對聲畫節奏的掌控,也將在短時間內輔助決定公益片的宣傳力度。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推出的《The world is where we live》(我們共同居住的世界),此片將畫面分割為兩部分,以相似的畫面結構與色調,分別描述城市與自然,人類與動物相似的生活場景。五彩繽紛的城市夜景與海底世界,車水馬龍的街景與動物遷徙,母親懷抱孩子的姿態與母猩猩懷抱小猩猩的慈愛,樓房著火與森林大火時,人類與動物同樣驚恐的表情神態,配以溫柔舒緩的吉他聲與人聲,巧妙而自然地烘托出最終畫龍點睛般的主題字幕:We are all connected(我們彼此相聯)。此片雖然畫面數量較多,但由于其相似度較高,且鏡頭的緩慢運動保證了畫面銜接的流暢性,鏡頭語言表達符合正常的生活邏輯,舒緩的音效配合也契合人們的接受度,所以極好地表現了短片的情景感和節奏感。
4、精簡的語言文字
適當利用解說和字幕,在極短時間內補充傳達深刻的主題,是衡量公益宣傳片制作水平的標準之一。如中紀委廉政公益宣傳片中,羽毛球世界冠軍林丹,以自身重視球場底線的角度,說出對人生底線的感悟:“球出界了,丟掉的一分還可以拼回來,做人做事,越過了底線,失去的也許永遠無法挽回。人生不能越界,底線必須堅守。”簡明通俗的語言,揭示出堅守廉政底線的重要性及使命感。又如中央電視臺展播的公益短片《Family》,用動畫配以字幕的講述方式,為觀眾呈現了一個孩子從幼年到成年,從叛逆到成熟的心智變化。片中字幕以兒童的口吻,分別描述“小時候”和“長大了”的心路歷程,最終落在“有愛就有責任”這一宣傳主題,充分表達了父母養育兒女的不易,警示年輕人承擔起照顧家庭的責任。
5、清晰的概念輸出
公益宣傳片與廣告都具有“廣而告之”的宣傳特性,清晰直接的概念輸出,應是制作方設計創意的關鍵出發點。WWF(世界自然基金會)推出的宣傳片,常以精簡的概念輸出方式取勝。如在保護野生動物為主題的宣傳片中,以手影舞的表現形式,講述巴西Cerrado地區野生動物的概況,而隨著手影舞演員從幕后走出,短片隨即清晰地道出宣傳語:Cerrado的未來,在我們手中。在具有如此新奇創意表演的同時,此片依然能夠傳達鮮明的公益主題,它啟示我們,不應為刻意追求奇特創意和視覺效果,忽略清晰又直接的主題輸出。
6、結語
公益宣傳片以其短小精悍又靈活多變的表現形式,喚醒人們內心深處的純和美,代表群體的共同利益,引導樹立共同的價值觀與理想信念。通過對經典公益宣傳片的創意表現手法解讀,我們不難看出:只有結合多種資源,準確把握結構與節奏,才可全面提升公益片的宣傳效率,達到宣傳效果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