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有多火?一位業余“抖友”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在構思今天要拍什么,上班只要有空就會翻翻視頻,看看有沒有增粉。
短視頻平臺有多火?根據應用市場觀測,App Store中有關短視頻的產品達一百多款!而監管相對較松的安卓市場更是展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如果再算上APP中插入的視頻模塊(京東、淘寶APP等),短視頻已然成了手機應用市場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短視頻行業有多火?在抖音、快手、秒拍等老牌短視頻APP還勝負未分之際,梨視頻、Faceu等新貴接踵而至。與此同時,看到短視頻風口的強勁,互聯網巨頭坐不住了,BAT、微博等均開始布局短視頻,甚至還拉上了京東、淘寶等商業巨頭加入混戰。那么,風頭正勁的短視頻究竟是什么?
1、誰來為短視頻定義
就像20世紀80年代美國各大影視公司都想讓自己的寬高比例成為高清電視的標準一樣,對于短視頻的定義也是眾說紛紜。陌陌想要模仿YouTube大火的電影《浮生一日》,向用戶征集了一段15秒的視頻,并將其投放在了北上廣深黃金地段的戶外廣告大屏和地鐵LED屏上。于是陌陌說:短視頻應該定義為15秒。
對于陌陌的說法,微博出來站臺。微博的做法是上線具備短視頻功能的“微博故事”,微博用戶可以分享一段15秒的短視頻。不過微博故事不支持轉發、下載,也不支持分享到站外,而且在發布24小時后會自動設置為私密狀態,用戶可以通過留言、評論來互動,形式與直播類似。
創立于2011年,后來更名為“快手”的APP表示有新的看法,在直播行業巨頭參與的“云+視界”大會上,快手CEO直接把短視頻定義為“57秒、豎屏”。也許是基于大數據的支撐,快手說:“不是一定要你接受這個標準,但你抗拒用戶的選擇,結果只是你自己被邊緣化。”
聽到快手這么說,今日頭條表示57秒的視頻應該被稱作“小視頻”,而短視頻應該是4分鐘。這4分鐘來頭可不小,它是根據“金秒獎”獲得百萬以上播放量的視頻平均時長而定制的。
其實細心的你一定也發現了,微信朋友圈也能拍攝小視頻。也就是說微信也加入了短視頻模塊,雖然只有短短10秒,但是也算自成一家。
多家巨頭爭相為短視頻下定義,結果至今也沒有一個標準化的定義。不過根據艾瑞咨詢發布的短視頻行業發展研究報告,我們還是能夠看到一個比較清晰的說法:短視頻是指一種視頻長度以秒計數,一般在5分鐘之內,主要依托于移動智能終端實現快速拍攝和美化編輯,可在社交媒體平臺上實時分享和無縫對接的一種新型視頻形式。
2、短視頻的特點
與短視頻相關的兩個概念是微電影和直播。不過,當微電影已經被拍在沙灘上,直播行業也陷入疲軟時,短視頻像是一劑興奮劑一樣激活了整個市場。不同于微電影和直播,短視頻以“短”見長,它有以下特點:
(1)時長短
短視頻大火之后誕生出一個概念——讀秒時代,所以短視頻一般是用秒來計算的,而那些火爆的視頻大多都在15秒左右。不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短視頻的內容往往直奔主題,有干貨。
(2)生產流程簡單且制作門檻低
傳統視頻的生產與傳播成本較高,無論從設備器材還是團隊建設上都需要花費很大的財力和人力。而如果想要打造一個制作精良的微電影,無論是前期還是后期投入都是一筆可觀的數字。而短視頻則大大降低了生產傳播的門檻,只需要一部手機就可以完成拍攝、制作,實現即拍即傳、隨時分享。當然,一些精致制品的出爐,也需要短視頻團隊的打磨,不過內容才是最重要的。
(3)符合快餐化的生活需求
對繁忙的現代人來說,更喜歡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信息量。而短視頻一般控制在5分鐘之內,更符合碎片化的瀏覽趨勢。一個簡單的例子就是,人們不會選擇用20分鐘休息的時間去看一集電視劇,而是會選擇刷一些短視頻。
(4)社交屬性強
短視頻不是視頻軟件的縮小版,而是社交的延續。軟件內部設置有點贊、評論、分享等功能,用戶在拍攝短視頻分享到APP后可以和其他用戶產生互動。陌陌在2017年還推出了“用視頻認識我”系列病毒視頻。
(5)觸發營銷效應
注意到了嗎?刷抖音的時候經常會刷到廣告,甚至一些商品還可以在軟件界面直接加入購物車。這便是短視頻觸發的營銷效應。很多廣告廠商都會和短視頻平臺合作來推銷產品或是傳播品牌影響力。
全域影視傳媒多家國企上市知名企業指定影視服務機構,廣東省影視行業協會理事單位,原廣東電視臺知名導演團隊,60%核心骨干制作經驗10年以上,一次性解決視頻營銷策劃、視頻制作、媒體傳播三大問題,兩年200多個客戶沒有一個“好”評,都是“很好”。全域影視傳媒專注于企業宣傳片拍攝、微電影定制、人物傳記與媒體傳播等領域,根據中小企業營銷特點并結合新媒體傳播優勢,為中小企業量身定制一套具有公信力、成交力的高性價比視頻營銷解決方案。
【全域影視傳媒】做有銷售力的視頻!客戶都說:找全域影視傳媒合作一次,就不想找其他人合作了。